2016年2月4日 星期四

夥伴/文玲



【夥伴文玲】

  公視電影「到不了的地方」讓我對蘭嶼產生好奇,在眾多打工換宿的選擇中,我決定來到阿文這裡,除了希望能一起用行動愛護環境,我也希望自己能在實踐中試著領略我爸爸在清潔隊工作的辛苦。

  旅程的一開始,我就面臨滯留台東的難題,雖然曾經感到無助,但收到阿文的關心,以及遇到好心叔叔阿姨的幫忙,這幾天也算是經歷一場特別的城市跳脫。


  第六天,我終於抵達蘭嶼,從生活中漸漸感受到蘭嶼人從食物、生活用品到建材,都只能藉由海路獲取的不便利,但也因此,我看到蘭嶼人依然以農耕、打漁的傳統方式生活,而且也總能聽到大部分族人依然說著一口流利的達悟語。


  可是接著,我也親眼目睹現代垃圾在蘭嶼沒有公部門妥善處理的問題,只有阿文及不定期加入的夥伴們環島收取網袋設置點的回收垃圾,再運載到阿文家的地瓜田做進一步分類,最後再進行壓縮以節省空間及運費。


  在這當中,其實能夠隱約感覺到部分族人對於阿文做這件事情的動機存疑,並不全然看好或支持我們,但每當回收網袋時看到原可能散落各地的回收物都靜靜的躺在網袋裡,我知道我們所做的事情絕對在友善環境,即使後端處理仍有許多困難要克服。


  蘭嶼的海真的很藍,日出日落令人著迷,這裡的人生活也的確自由隨興,但在這裡生活過後,突然覺得這種自由好虛假,也好逃避。博學的海讓蘭嶼人得以知道天下事,但世界已經不同以往,我想現在,蘭嶼人真正自由的方式,就是學習以新的方式和環境共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