夥伴/停薪
【夥伴停薪】
蘭嶼一直是讓我掛在心上的地方,因為一種生命的鄉愁以及擺脫不了的罪惡感。台灣是個海島,但多數人的生活都離海洋好遙遠,於是一直隱隱有著想看見海與人的緊密連結的心情;另一個原因則是,台灣核電廠產生的廢料,三十年來罔顧正義地被貯放在這塊土地上。
人們都說蘭嶼很美、令人感覺自由、人與人之間輕易就能拉近距離。歷史的淵源流轉讓這座擁有自己獨特文化的人之島──如同其他所有原住民族一樣──成為了中華民國殖民政府的一部分。山海一色的美景吸引了逐漸膨脹的旅遊消費,帶來「生計」的同時更帶來難以負荷的垃圾和對土地的消磨,何況多著是與當地文化脈絡全然斷裂的外資大舉入侵海岸。我總覺得人類文明之中根本沒有哪個地方是自由的,然而這種逃避式的慰藉,卻是用山林和海、太陽與土的血交換來的。
今年冬天來到野銀跟阿文一起做事、聽故事,從以蘭嶼在地的觀點反核到推廣並隻手執行分類回收,從一個人到擁有志同道合的夥伴,開著小貨車環島置放及回收網袋、把永無止境的瓶瓶罐罐割洞壓縮成磚、運送到有能力做後端處理的台灣本島,以人民的身分持續做著政府應當規劃管理的公共事務。令人沮喪的現代塑膠生活、傳統文化與資本主義的矛盾、外來者與當地人之間的緊張、達悟人彼此的分歧,過去身為遊客虛空的五味雜陳──藉由阿文的口述與身影以及親身的介入──轉變為直面而來的真實,沉甸甸的令人難以招架。這是蘭嶼的困境,也是地球的困境,到底為什麼我們從同一片海裡出生,海洋最後卻變成我們的石化垃圾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